正月十五夜古诗张祜?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原文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正月十五夜灯》是唐代诗人张祜的诗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
正月十五夜读后感?读了正月十五夜,我感到元宵盛景下人们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 。喻示人们都在追求着一种“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精神境界,在这一天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桔祥安康的美好愿望 。
总之,这正是一种和谐社会的生活状态,欢乐而吉祥的节庆方式 。
正月十五唐诗?正月十五的古诗: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3、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正月十五夜灯的诗意?正月十五夜
朝代:唐代
作者:苏味道
原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索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
正月十五夜哪句是千古名句?《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这首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洛阳观灯的景象 。
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载:武则天时,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观者人山人海,数百名文士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们早已淡忘,唯有本篇传诵不绝 。
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 。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 。
我来细看这首诗 。
四面八方,天地上下的灯都合在一起,一片灯火辉煌 。平时禁行的星津桥开禁了,四处都可以通行 。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
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
一首诗看尽唐人元宵习俗
一首诗,40个字,却包含了3个唐人过元宵的习俗 。
点灯,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 。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
上一篇:合欢花好看 合欢花有什么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