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古时民间就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传统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妇女们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时至今日,北方在农历十月初一有烧纸钱祭亡灵的习俗,一旦快到了寒衣节,北方人就开始忙着上坟了。如今的寒衣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家人会一起制作和烧纸钱,然后一起拜祭先人,“寒衣节”将至,“吃2样、做1事、忌1事”传统习俗要懂得,遵循老传统,事事顺遂家兴旺。
一、吃2样:吃寒食面、吃青精饭
1、吃寒食面
寒衣节这天,北方很多地区有吃面条的习俗,寒衣节吃面条的习俗延续很久。面条自古寓意长久,象征长寿,寒衣节吃面是希望家人都能平安长寿顺遂,也表示对亡者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在阴间也能安享天年。寒衣节天冷的时候,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给身体带来热量,又可以养胃补身。吃面条的种类有很多,有的地方吃素面条,有的地方吃肉汤面条,有的地方吃油泼面条。不过都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把面条剪断或咬断,否则就是不吉利的。今天推荐一款最家常的西红柿银耳鸡蛋打卤手擀面,几百年了都这么吃,手擀面技巧要传承。
材料:面粉,盐。卤料:西红柿,银耳,葱,鸡蛋,盐,鸡精,花生油。
手擀面:把少许盐和水稀释,放入面粉和成硬硬的面团,加盐和面可增加面的筋性,擀出的面条劲道不断条,面团醒一会揉匀,放到面板上,撒上手粉,用大的擀面杖擀成薄片,面片要擀的薄一些,再多一些手粉,不要让面片黏在一起,折叠起来,用刀切成宽窄一致的面条,抖开面,放到篦子上。
制作打卤子:银耳提前泡发好,西红柿洗净切成块,锅里加油烧热,入葱爆香,倒入西红柿炒匀,加水后,再倒入提前泡发的银耳,煮开后,倒入打散的鸡蛋液,烧开锅,加盐和鸡精调味,打卤就做好了。把面条煮熟,盛到碗里,浇上打卤子,美味又营养的西红柿银耳鸡蛋打卤手擀面就做好了。
2、吃青精饭
青精饭为寒食节的传统食品之一。青精饭又称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自唐代就有的传统食品,是江苏地区传统特色美食,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南京和皖南一带,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形成习俗。青精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
原料:糯米500克,南烛叶50克
做法:青精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南烛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明代青精饭的做法是先将米蒸熟、晒干,再浸乌饭树叶汁,复蒸复晒9次,所谓“九蒸九曝”,成品米粒坚硬,可久贮远携,用沸水泡食。现代江南青精饭是当天做、当天吃,不“九蒸九曝”。将南烛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浸泡,待米呈墨绿色捞出略晾;再将青汁入锅煮沸,投米下锅煮饭,熟后饭色青绿,气味清香,吃青精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
二、做1事:送寒衣
既然叫做寒衣节,送寒衣当然是这天最重要的民俗了。准备一些水果、饺子、白酒等供品,再准备一些香烛、冥币、金银箔纸等,就可以去祭祖了。点燃香烛,摆放供品,向先人敬拜三鞠躬,然后把冥衣、纸钱等放在火盆里烧掉。烧纸时要注意风向和安全,避免引起火灾。烧完后再次向先人敬拜三鞠躬,表示告别。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洗衣服,以示清洁。
忌1事:晚上衣服不要晾在外面
寒衣节,既然是送寒衣保暖的意思,那么有些孤魂就会来寻找衣服,而如果晚上晒衣服,很容易留下一些不好的气味,造成衣服之人产生不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