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 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 , 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 , 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感恩袁隆平征文怎么写?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 , 享年91岁 。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这时的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 , 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 , 开始奔向小康 。作为一个90后 , 我从未经历过饥饿 , 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 , 也无法完全理解 。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 , 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 , 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 , 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 , 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 , 以此充饥 。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 。我相信 , 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 , 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 。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 , 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 , 我们如今的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 , 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
袁隆平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 , 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 , 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 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做到了 , 他研究出杂交水稻 , 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平 , 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 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 。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 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
有人说 , 他没走 , 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 。有人说 ,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 , 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 , 穗粒比花生还大 。风轻轻吹过 , 他戴着草帽 , 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
他走了 , 他又没走 , 他永远都在!
感恩袁隆平征文怎么写?
5月22日 , 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 但是不管是谁 , 都向他致敬 。灵车过处 , 人们夹道相送 , 他就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
听老师说 , 以前我国虽然面积不大 , 但是人口位居全国第一 , 这么多的人 。那一定需要很多粮食 , 但是这里除了让人居住的还有山川河流 , 不能把他们都变成种地的 。种粮食的地也少 。所以我国就发生了饥荒 , 饥荒的过程中 , 人们看见什么都吃 。听说还有把石头磨成粉吃的 。再见 , 他们当时是多么的饥饿 。但袁隆平也体验过饥饿的痛苦 , 他想起人民的痛苦 , 所以他就想要培育出新的水稻 。解救人民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