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化疗药物一定会引起骨髓抑制吗?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4月15~21日
近日 , 我院临床药师会诊遇到一例肺癌患者 , 经过两个疗程化疗(培美曲塞+卡铂+信迪利单抗)后 , 复查血常规发现其白细胞降至0.3×10 9/L , 血红蛋白降至66g/L , 中性粒细胞更是降至0 ×109/L , 血小板降至1 ×109/L , 发生了严重的骨髓抑制 , 危及患者生命 。后经反复输血并予抗菌药物积极治疗 , 方化险为夷 。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段 , 与手术、放疗并称治疗癌症的“三板斧” 。而骨髓抑制则是化疗及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 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减少 。严重的骨髓抑制不仅会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 , 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

文章插图
什么是骨髓抑制?靶向药和免疫药也可能出现骨髓抑制吗?如何避免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呢?让药娃带您一起来了解下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几个重要问题吧 。

文章插图
什么是骨髓抑制 , 会产生哪些危害?
大多数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性抗肿瘤药 , 通常会产生“杀敌一千 , 自损八百”的效果 , 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 , 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 尤其是对骨髓造血细胞等分裂、增殖比较快的细胞作用更加明显 , 从而引发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 这就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的程度不同 , 危害亦不同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标准 , 见下表 。

文章插图
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血红蛋白低了 , 会造成贫血;白细胞少了 , 人体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就会下降;而血小板少了 , 则凝血功能会下降 。例如前文提及的那位患者 , 化疗后出现了Ⅳ度骨髓抑制 , 患者几乎没有凝血功能和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 一旦出血或感染都将严重危及生命 。
所有化疗患者都会出现骨髓抑制吗?
并不是!

文章插图
每个人对化疗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 有的人化疗反应特别大 , 有的人却没什么不适反应 。因此 ,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具体的化疗方案各有不同 , 所以并不是所有化疗患者都会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而且化疗期间在医生的指导下 , 用药时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 能够减轻、控制 , 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另外 , 目前临床使用的很多化疗药物并没有细胞毒性 , 例如他莫昔芬、来曲唑等用于治疗生殖系统肿瘤的一些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单克隆抗体、吉非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 , 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 。

文章插图
化疗期间如何避免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
首先 , 应避免将化疗药物应用于可能导致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 , 如体质很差的高龄老人、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既往化疗后骨髓抑制明显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