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与骑兵打一架,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听起来很滑稽,现实中却真的发生了。澳大利亚VS乌兹别克的亚洲杯小组赛,当“两位猛男”相遇时,他们好像要用尽力气扳倒对方;可又因活糙没有太好的办法。于是,“各说各话”的比赛就开打了,看起来双方都用了很大的力气,可实际效果却是十分的糟糕,你拉我一下、我推你一把,颇为有趣。
澳大利亚虽然拿到了出线资格,不过在考虑到遇到的亚洲对手进步都很快,本场他们还是拿出了大部分主力,既是练兵、又是保持,毕竟队伍喊出了想要夺冠的口号,剩下的比赛是必须要拿下的。整个队伍中,接近2米的队员都一大堆,苏塔这样的高塔在他们这看起来也不那么突兀。
可在乌兹别克面前,他就是巨人。上半场乌鲁诺夫和法鲁克抢断后向前突击,眼看着就遇到门将,可以射门了。可苏塔的大长腿几下子就追了过来,一个倒地滑铲,彻底封堵住了线路。及时又准确,站起来的乌兹别克斯坦队员哭笑不得,一方面自己的失误不太应该,另一方面看到苏塔,实在是无奈的。
相比之下,他们逃离苏塔,选择了对策进攻,霍日马特和阿卜杜拉赫马托夫在边路打的有声有色,他们逼迫欧文回到了自己的半场防守,很难和博伊斯充分紧密的融合。这就割裂了澳大利亚的攻势,也助队友们更好的缓解了“巨人压力”。
不过仅仅一次的疏忽,还是让澳大利亚把握住了。上半时结束前,澳大利亚正是在左侧制造机会,倒地后的乌兹别克队员手部碰到了皮球的,50%的机会被日本主裁判认定为犯规,博伊尔点射破门。1-0。
客观评价,这是个很标准的可吹可不吹点球,主要就看裁判怎么认定。澳大利亚破门也确实是靠了运气。
下半场,乌兹别克继续着自己的散兵突击特色。他们除了在左路有优势,还开启了对角传递的模式,这对破解澳大利亚的防守很有帮助。毕竟,很高大的塔必然也有移动慢缺点,如果可充分调起他们,那么,机会必然会多些。
可惜,乌兹别克还是在自己的“进步途中”,暂时没有太好的比赛终结能力。和澳大利亚类似的射门次数,竟然没有几次射正的。这样情况想要破门、拿分,肯定是机会不大,幸亏他们在第78分钟扳平,带来了自信。接下来,他们要努力的塑造培养几个射手,这对他们绿茵事业发展很有帮助。
对澳大利亚队而言,他们想要走脚下还是十分明显的。毕竟,世人都知道老澳大利亚就喜欢来回的空中作业,他们想努力的晋级,摆脱这类问题,和世界高手们踢出类似的风格。走地面,打传控,多靠技巧少靠身体。很显然,这样的思路是对的,在世界杯上被验证过(比如拿到出线资格,VS阿根廷的表现)。可是VS实力很差的亚洲对手,他们就会被敌军拽到低级,打不开时又慢慢回到了老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