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绥阳县旺草镇溶江村,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碧绿的芙蓉江蜿蜒而过,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硬化水泥路贯穿于农田之中……所见之处呈现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画卷。
“半年来,我们组安装了路灯,河道、路边、家门口都放置了垃圾桶,高标准农田整治实现了全覆盖,变化真的很大。刘书记到我们村来,为我们办了很多实事,大家都满意得很!”谈起田坝组如今的变化,69岁的村民苟碧昌喜不自胜。
苟碧昌口中的刘书记是今年镇级选派到溶江村的党建第一书记刘进。今年下半年,旺草镇党委对全镇14个村(社区)班子进行届中运转调研,并对村“两委”运行情况逐一研判,将溶江村作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村进行整顿。针对溶江村党组织存在的具体问题,镇党委按照“一村一策”要求,细化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建立工作台账,做到精准施策。由县级派驻一名驻村第一书记、镇级另选派两名驻村干部,镇级选派一名党建第一书记到村主持村党支部全面工作,配齐配强了村级力量。
“我们党支部立足整顿提升,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凝心聚力求变化,严格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村级组建了民情民意收集服务队,理论宣讲服务队等5支‘学习队’,村党支部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加强。”溶江村党建第一书记刘进说,到岗后,他首先抓班子、强队伍,以支部建设为抓手,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统一党员思想,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前公路没有硬化,对老百姓的生活和出行都非常不便。现在家门口的路平整了,运点农资进来,卖点农产品出去,确实方便了,很多外出的人也愿意回乡发展了。”家住溶江村倒流水组、担任溶江村党群连心服务大坪网格网格长的王兴友,谈起家门口道路改造后的变化非常高兴。
王兴友高兴的背后,是溶江村党支部引领实施的“旺草镇溶江村倒流水村寨串户路硬化”项目。2023年7月份,溶江村党支部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契机,组织党员、村民结合实际申报实施了此项目,党员干部多次入户走访,牵头组织召开小组会、院坝会,并通过电话、微信争取外出务工的参与支持,组内村民自发众筹资金、共商施工方案,村里的小路因此发生了华丽变身。
今年以来,溶江村以“党群连心”服务为载体,以“学习队在行动”为抓手,改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路灯、“一事一议”入户路等项目,发展辣椒2400亩、中药材300亩、金银花220亩等,依托镇级集体经济管理公司,利用实施社会化居间服务、烤烟烘干厂租赁、发展中药材前胡等方式,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今年经营性收入预计20万元,纯收入预计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以村‘学习队’为抓手,深化‘N’字内涵,持续做优做强水稻、辣椒、高粱、中药材等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质效齐升,真正让乡村实现‘内外兼修’。”刘进如是说。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旺草镇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长(员)、知名党员人士为主体,组建村级“学习队",“N”项举措融会贯通,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我们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务公开栏和宣传报等载体加以学习宣传,初步形成从思想上有转变、制度上有保障、奖惩上有依据和关爱上有举措的良好工作格局;创新宣传使党员流动不流失;通过推荐评选,把政治上过得硬,思想上可靠的同志推荐选拔到后备干部中去,为青蓝相接打下坚实基础。”旺草镇挂职副镇长熊浪表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旺草镇溶江村基层党组织由弱到强的转变是绥阳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化“五强组织”创建,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目标,创新实施“1+1+N”模式的生动实践。第二批主题教育以来,绥阳县整合力量提升基层服务质效,以村级“学习队”为载体,下设调查研究、政策宣讲、服务群众、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服务队,推动政策落实问计于民、政策宣讲群众知晓、党群连心与服务群众、网格治理与基层和谐、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实现五个“零距离”,让乡村产业更兴旺、人居环境更优美、基层治理更有效。目前,绥阳县共组建“学习队”110支,服务队550支,开展联系服务1.2万余次,帮助解决基层矛盾纠纷580件。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李珊珊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卢永贤
全媒记者:陈贤琴 徐进
上一篇:晚报 | 1月3日主题前瞻
下一篇:大戏看北京1月文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