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良好的生态环境
丰富的湿地水域
常常让许多自然精灵“慕名”而来
近日
苏州就来了两位“稀客”
↓↓
01
苏州首次发现遗鸥
近日
一名观鸟爱好者在张家港沿江
观察并拍摄到了遗鸥
这也是遗鸥在苏州市的首次记录!
据观鸟爱好者安然回忆:“当时处于长江涨潮时段,这只遗鸥应该是从滩涂飞来停在石头上休息。拍摄距离小于10米,可能是幼鸟,不怕人。停留了几分钟后,往江心洲方向飞去。”
安然 摄
遗鸥
遗鸥(Larus relictus)体长约45厘米,虹膜棕褐色,眼上、下各有一半月形白斑,形成白而宽的眼圈;前额扁平。夏羽头部深棕色至黑色,形成浓黑的头罩。冬羽的头顶和颈背具暗色纵纹。
遗鸥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在江苏省多见于沿海地区。
02
苏州首次发现穗䳭
近日,苏州湿地自然学校调查员
周敏军、张曼玲、郑炜
在常熟铁黄沙开展湿地鸟类监测时
意外观察到了一只稀少的土黄色小鸟
经鉴定是“穗䳭(suìjí)”
为苏州市首次记录
穗䳭
穗䳭(Oenanthe oenanthe)体长14-16cm,雄鸟夏羽额和眉纹白色,眼先及脸黑色;雄鸟冬羽和雌鸟眼纹色暗,眉纹白色,全身皮黄色。两翼色深,腰白,中央尾羽黑褐色,基部白色,外侧尾羽白色具黑色端斑,呈“T”形斑。
穗䳭主要栖息于干旱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尤其喜欢有稀疏植物的、多砾石的开阔草原地带。国内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和新疆,在江苏省为罕见的迷鸟。
03
“老朋友”也回来了
除了“新朋友”外
铁黄沙生态岛的“老朋友”
也回来了
近日,一群秋迁的斑嘴鸭候鸟
现身常熟市长江沿岸铁黄沙生态岛
随着天气转凉
候鸟陆续开启了
从北往南迁徙的漫漫旅程
铁黄沙目前
已经观测到以下这些“老朋友”回归~
▲凤头麦鸡-陈伟国摄
▲苍鹰-陈伟国摄
▲青脚鹬-陈伟国摄
▲鸳鸯-谭瑞忠摄
▲鸬鹚-谭瑞忠摄
04
频频来访背后
是生态环境的改善
今年以来,苏州还观测到三种新鸟,分别是鹪鹩(jiāo liáo)、红翅绿鸠、苍眉蝗莺。截至今年上半年,报告数量已达706次,记录鸟类数量达10970只。
苏州多样的湿地、树林
为迁徙候鸟提供了
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是鸟类迁徙过程中的重要停歇和补给站
同时,大量鸟类的来访
也离不开苏州积极开展的
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
2007年起,苏州积极开展湿地生态整治,以太湖为例,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填平鱼塘、清理淤泥、连通河道、建设人工小岛……修复湿地面积3000余亩。
目前,苏州建成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体系,以及水质手动监测点116个,实时监测点69个,每隔10分钟收取数据。
不仅如此,苏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生物评价指标,提出“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监测办法,在全市布设100个鸟类监测点,每月开展鸟类观测。
湿地生态修复不仅净化水质成为拦截蓝藻的生态屏障,也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住所有了,食物也有了,鸟儿们自然愿意来苏州。”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多样生物的存在
让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丰富多彩
一起保护生态环境
守护我们的家园
名城君友情提醒
大家在观鸟或者拍鸟时
一定要记得爱鸟、护鸟哦!
部分素材综合:苏州市林学会、苏州生态环境
来源:名城苏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