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方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紧筛选准备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督促地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为国债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
随着国务院获批在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并将全部转给地方使用,且地方不用还钱,一时间地方纷纷召开会议积极申报符合条件的项目,以争取最大的国债额度,用于灾后重建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第一财经注意到,近期不少省市县发改部门等密集行动,部署1万亿元国债项目申报工作。
四川省发改委会同省住建厅召开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增发国债有关工作视频会议,介绍了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项目申报要求、注意事项等,要求地方发改部门要做好项目申报审核工作,争取国家最大限额支持。
四川凉山州水利局会同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召开全州水利系统增发国债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申报视频会。会议称,本次增发1万亿国债中5700亿元将用于水利。
河北近日召开了全省增发国债暨加快推进专项债券使用调度视频会议,随后不少市县也对当地国债申报等工作作出部署。比如,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强调,要增强虎口夺食的紧迫感、责任感,抢抓政策机遇期、窗口期,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债项目。
事实上,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尽管是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拨付给地方使用,但在管理上却采取特别国债管理,即拨付资金对应具体项目。而具体项目申报早在9月份已经启动。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方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紧筛选准备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督促地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为国债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投向是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财政部明确了八大投向:
用于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恢复到灾前的水平。
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支持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大中型水库建设以及蓄滞洪区围堤建设,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实施预警指挥工程、救援能力工程、巨灾防范工程和基层防灾工程,加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提升防灾避险能力。
其他重点防洪工程。支持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和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小型水库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安全监测,海堤治理,整体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支持灌区建设改造修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丹江口水库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灌溉供水、排水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支持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动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目前地方围绕这八大投向,梳理符合投向的项目,以及申报重点要求,尽可能实现项目应报尽报快报,从而获得最大的国债额度。
张世昕在上述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等研究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明确了项目筛选、要素保障、推进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安排,提前推进准备工作,确保国债资金一旦到位后,能够快速精准直达具体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此次1万亿元国债被认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这次1万亿元国债对于地方来说,就相当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并不是债券资金,所以相当于地方财政自有资金,因此应该可以用于项目资本金,这可以更好发挥资金撬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