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检察官+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诉前磋商活动,建立“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评判机制,开展公益诉讼宣讲……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省洞村“检察官联络人大代表暨‘益心为公’志愿者工作站”设立以来,工作站以“人大+检察”凝聚监督合力,助推公益诉讼提质增效,实现了“1+1>2”的效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服务保障。
连山推动“人大+检察”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切实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凝聚“人大+检察”监督合力
为推动“人大+检察”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切实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检察官联络人大代表暨‘益心为公’志愿者工作站”在今年7月正式入驻连山小三江镇省洞村人大代表联络站。
该工作站的设立,既是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检察院共同推动检察核心业务下沉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重要举措,也是凝聚“人大+检察”监督合力,共同推动解决公益诉讼案件的创新探索。自工作站揭牌成立以来,小三江镇人大代表通过“公益诉讼举报平台”,以“随手拍”形式向连山检察院提供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5条,线索涉及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目前工作站已成为连山检察院公益诉讼重要线索来源之一。
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连山检察院能动履职,开展“检察官+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政府职能部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磋商活动,汇聚“检察监督+行政履职+人大监督+‘益心为公’”公益保护合力,加速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整改,助推镇政府办公大楼等重点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等规范无障碍设施,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开展餐饮服务业油烟直排污染大气专项监督,督促镇涉油烟直排问题商家进行整改,助力“氧吧之城”空气清新、天空蔚蓝。针对小三江河中学桥上游临河步道出现较为严重的坍塌问题发出磋商函,督促案涉坍塌、破损堤防的修缮,为周边群众解决安全隐患。
构建“检察官+人大代表”诉源模式
自设立以来,该工作站重点围绕强化普法宣传、延伸公益保护、推动矛盾化解、保障民生福祉四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助力“法治乡村”“绿美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建设。
如开展人大代表走进检察院活动,“零距离”感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升代表们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知晓度和理解度;联合人大代表、志愿者、网格员常态化开展一案一释法、一村一课堂等普法活动,增强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意识;推进“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以“检察官+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形式,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推进方便、简单、随时随地化解纠纷矛盾的基层微调解模式,引入人大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刑事和解,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深化司法救助等。
“通过村里的普法课堂,我现在对检察院的公益诉讼职能和‘4+10’公益诉讼领域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检察官们还给我们普及了公益诉讼随手拍的二维码、12309热线等,如果有公益诉讼方面的诉求和线索可以通过12309、二维码、随手拍等多渠道反映,真是太便民了。希望能继续强化公益诉讼,切实为我们群众解决难题。”省洞村委会新庆村村民韦保华说。
建立“人大代表+志愿者”评判机制
近两年来,连山检察院聚焦绿美生态建设多措并举推动生态检察重点工作,有力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该院联合人大代表对绥江流域小三江河段开展非法洗砂、采砂行为专项监督,协同镇政府重点对绥江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问题开展实地排查,有效整治非法洗砂、采砂行为。该督促整治“非法洗砂”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清远市典型案例。
为确保公益诉讼案件整改实效,工作站邀请小三江镇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案件效果评估,现场听取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意见和建议。活动中,检察官现场向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介绍“非法洗砂”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各相关单位履职情况,展示整改前、后现场勘查图片,并积极回答人大代表和“益心为公”志愿者提出的问题。
人大代表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对连山检察院采取诉前磋商、整改“回头看”的办案方式、办案态度和办案效果表示充分肯定,并建议对非法采砂洗砂可能出现的侵害社会公共利益问题继续开展常态化监督,督促相关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检察官联络人大代表暨‘益心为公’志愿者工作站入驻我们村站,既加深了我们村和挂点联系单位的深度交流合作,也拓宽了我们的履职平台。希望能借助叠加平台,参与到线索提报、咨询听证、跟踪观察、整改评估等环节的实践中,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群众热切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为群众办更多实事。”省洞村驻站镇人大代表曾卫琼说。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蔡国球 虞秀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