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晋庐山释慧远(1)
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娄烦(山西宁武)人。少年时就爱读书,具有高贵美好的人品,13岁时随舅舅令狐氏游学许、洛一带,故少年时是位儒生,博通《诗》、《书》、《礼》、《易》、《春秋》和《乐经》,尤其擅长《庄子》和《老子》。慧远性度弘博,风览朗拔,虽老成博学之士、素有声望的学者,莫不服其深致。21岁时,欲渡东江,与名儒范宣子共同隐居。当时正值后赵石虎已死,中原寇乱,南路阻塞,未能成行。
当时,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建立寺院,弘赞佛法,名声很大,于是慧远前往归附道安。见面敬礼之后,慧远就认为,道安才是他真正的师父。后来又听道安讲《般若经》,豁然而悟,感叹道:“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流(即诸子百家)的学问,不过是米糠谷粃。”于是慧远和弟弟慧持一起,弃世俗,入佛门,跟从道安学习佛经。
既入佛门之后,慧远就表现的卓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慧远精心诵经,夜以继日。生活上很清贫,常缺衣食,但兄弟两人恭敬相处,始终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沙门昙翼常给他们兄弟一些资助,比如灯烛费用等等,道安听说后很高兴地说道:“修道之士,实在是知人啊!”
由于慧远有当儒生时读书的功底,修行之心深远,故能神明英越,对佛学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道安常常感叹道:“使佛法流布中国,只有慧远可以胜任。” 慧远24岁时,就开始讲述演说法义,曾有些听他讲经的人,在听到“实相(真实不变之本体)”问题时颇有疑难,向他反复讲解多次,还是没有弄懂。慧远便加以引用《庄子》,连类比附,听者由此解惑明白。这种以佛教之外的世俗典籍来解释佛经的做法被称为“格义”。此后,道安就特许慧远可以读世俗之书。(注:“格义”方法往往使人将比附者与被比附者混为一谈,不能准确反映佛法原义,后来为道安所反对,但早年道安也采取过此方法。)
道安有两位弟子法遇、昙徽,都是才华横溢,志业清敏之人,后随道安南下襄阳。前秦苻坚建元九年(公元373年),前秦将领苻丕攻占襄阳,道安因为被襄阳守将朱序拘扣的原故,未能离开襄阳。
道安分派徒众,按照各自的法缘往各地去传法。临分手时,道安对诸大弟子都各有嘱托寄语,唯独对慧远没赠一言。慧远就对师父跪下说道:“师父独独没给弟子训导与勉励,恐怕不合于例。”道安说:“象您这样有功力的人,我还用得着担心吗?”
于是慧远带领弟子数十人,南下荆州(在湖北),住在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在广东),走到浔阳(江西九江)时,见庐山风景秀丽,足以息心,便住在龙泉精舍。附近没有水源,吃水困难,慧远就用锡杖敲打地面,说:“如果我可以在这里住下来,当使腐朽的土壤涌出清泉。”言毕清流涌出,最终成为一条小溪。
不久,浔阳一带大旱。慧远来到水池边,诵读《海龙王经》,忽然一条巨蛇腾空而起,接着便降下大雨,当年就丰收了。于是就为所住“龙泉精舍”命名为“龙泉寺”。
当时有个沙门慧永,住在庐山的西林寺,他与慧远是同门旧好,邀请慧远到他那里去住。慧永对当地的太守桓伊说:“慧远弘扬佛法,弟子很多,来问学的人也会很多。而贫僧住的地方根狭小,不够慧远师徒们住的,这怎么办?”桓伊就在庐山的东部为慧远修建了许多僧房和殿堂,就是东林寺。
慧远的东林寺,收尽山色之美,背靠香炉峰,傍依瀑布,以山石垒基,松树成林,清泉绕阶,白云满室。又在寺内另置禅林,森树烟凝,石筵苔合。凡是前来瞻仰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
慧远听说天竺(古印度)有佛影,是过去佛当年降服毒龙的遗留影像,在北天竺月氏国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的石室中,经过流沙大流漠再向西有15850里。慧远常为此欣感于怀,有志前往瞻仰。恰巧有个西域的和尚能够叙述佛影光明璀璨的情状。于是慧远在一处背山临水的地方,营筑龛室,请来妙手画工,以淡彩复制了一幅摹本,此图色疑积空,望似烟雾,光彩熠熠,若隐若现。
慧远为佛影作了铭文:
宏伟啊佛像,理玄无名。出神入化,落影离形。光辉照耀,更加明朗。闲步优游,超然物外,朝宗神灵。回应之声向着不同方向,消失在冥冥之中。(其一)
茫茫的洪荒宇宙,荒芜一片,用淡泊的白描手法刻画佛像,佛像在一片空茫中竖起。相具传神,英姿磊落。白色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昏夜中朗。对佛理感悟到一定的深度,心中就会有感应产生,扣击诚心发出的理性话语,回绕在山峦,迷津感悟,神灵赞赏。抚之领悟,功力不是过去可以比拟的。(其二)
转身就忘记神敬,就不会有深刻的思虑和识见。日月星光掩辉,万像一色。庭宇一片幽蔼,归途莫测。心中感悟以平定,开启智慧以佛力。智慧之风虽远,只有尘埃攸息。不是圣人深刻地观察,谁能认识深奥的玄理。(其三)
希音远去,留连东顾。欣风爱慕道义,仰规高深的法度。托起色彩,淡描凝结,映辉晨雾。规迹像真,玄理深且其趣。奇特的兴致开怀,吉祥之风引路。清爽之气,回绕轩廊,昏夜来临,曙光未亮。仿佛神容,依稀钦敬而遇。(其四)
把图佛画下来,把铭文写下来,这是为了什么?神灵啊,请您聆听,我将以您作为镜子进行修炼。世俗的感情在圣灵的诏泽中洗涤,进入至柔的境界,以高妙的玄理,代替尘世的 一切。深怀圣其的嘱托,宵想神游。用尽一生的精力来敬奉佛像,可以除去人生的一切忧愁。(其五)
原典
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娄烦人也。弱而好书圭璋秀发。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性度弘博风鉴朗拔。虽宿儒英达莫不服其深致。年二十一欲渡江东就范宣子共契嘉遁。值石虎已死中原寇乱南路阻塞。志不获从。
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弘赞像法。声甚著闻。远遂往归之。一面尽敬。以为真吾师也。后闻安讲波若经。豁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与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业。
既入乎道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续昼。贫旅无资緼纩常阙。而昆弟恪恭终始不懈。有沙门昙翼。每给以灯烛之费。安公闻而喜曰。道士诚知人矣。
远藉慧解于前因。发胜心于旷劫。故能神明英越机鉴遐深。安公常叹曰。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年二十四便就讲说。尝有客听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昧。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是惑者晓然。是后安公特听慧远不废俗书。
安有弟子法遇昙徽皆风才照灼志业清敏并推伏焉。后随安公南游樊河。伪秦建元九年。秦将符丕寇斥襄阳。道安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乃分张徒众各随所之。临路诸长德皆被诲约。远不蒙一言。远乃跪曰。独无训勖惧非人例。安曰。如公者岂复相忧。
远于是与弟子数十人。南适荆州住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大远。远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后卒成溪。其后少时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精舍为龙泉寺焉。
时有沙门慧永。居在西林与远同门。旧好遂要远同止。永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为远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远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筵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
远闻。天竺有佛影。是佛昔化毒龙所留之影。在北天竺月氏国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石室中。经道取流沙。西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每欣感交怀志欲瞻睹。会有西域道士叙其光相。远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妙算画工淡彩图写。色疑积空望似烟雾。晖相炳瞹若隐而显。
远乃着铭曰:
廓矣大像。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回晖层岩。凝映虚亭。在阴不昧。处闇逾明。婉步蝉蜕。朝宗百灵。应不同方。迹绝杳冥(其一)。
茫茫荒宇。靡劝靡奖。淡虚写容。拂空传像。相具体微。冲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爽。感彻乃应。扣诚发响。留音停岫。津悟冥赏。抚之有会。功弗由曩(其二)。
旋踵忘敬。罔虑罔识。三光掩晖。万像一色。庭宇幽蔼。归途莫测。悟之以靖。开之以力。慧风虽遐。维尘攸息。匪圣玄览。孰扇其极(其三)。
希音远流。乃眷东顾。欣风慕道。仰规玄度。妙尽毫端。运微轻素。托彩虚凝。殆映霄雾。迹以像真。理深其趣。奇兴开衿。祥风引路。清气回轩。昏交未曙。仿佛神容。依稀钦遇(其四)。
铭之图之。曷营曷求。神之听之。鉴尔所修。庶兹尘轨。映彼玄流。漱情灵沼。饮和至柔。照虚应简。智落乃周。深怀冥托。宵想神游。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五)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下一篇:郓城1名一级警长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