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中,上海市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近日,记者从区语委办获悉,区语委办副主任丁炜和市北医院分别获得上海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优秀典型个人和集体的荣誉称号。
丁炜:30年深耕语言文字工作
在深耕语言文字工作近30年的实践中,丁炜致力于推普工作的深入持久与效能提升,尤其是在担任区域语委专职干部之后,注重从建章立制入手规范全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各项工作,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并对区域内众多学校和委员单位作经典诵读指导和推普宣讲,指导师生、公务员、社区居民等参与市区、全国的语言文字赛事,多次获市级、国家级赛事一、二等奖的优秀指导奖。
丁炜积极推进静安特色的语言文字治理体系构建——面向全区重点开展指导近170所学校及40家委员单位,大力倡导、积极鼓励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融入到全区各单位的管理体制、文化建设、环境建设之中,且致力于呈现在广大师生和员工个人的气质与修养上。
为此,区语委办颁发了《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区精神文明创建管理规定》《考评标准指标》等文件之中,进一步促使区属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化对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评工作的考核,有效促进了公共场所社会用语用字的规范化。
截止2021年底,全区已有6千多名公务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达标率97%,教师普通话水平100%达标,教辅职员达标率98%,医护、乘务、讲解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参加国家规定的测试均达标。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5所、市级15所、区级86所,达标建设校69所。
面对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命题说话”这个共性问题,丁炜深入市北职高探索实践,组织专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模拟测试,深入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互动培训等系列活动,2021年该校学生普通话达标率达89.66%,创历史新高。
此外,丁炜还在前年暑期承接了上海市教育科研非竞争性课题“区域视角下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资源建设的行动研究”的设计、申报。今年初已完成阶段成果“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动态”(专题情报)和市北中学等三所的“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有效实践与基本经验”(经验总结),目前已顺利结稿,获丰硕成果。
近3年,丁炜还根据国家和市政府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区域内22家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区语委委员单位,完成了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评估督查,进而将这项工作持续融入到立德树人、文明创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超大城区社会治理之中,为提升“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高品质语言文字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吸引力、竞争力和软实力作出了较大贡献。
市北医院:用“语言”关爱助聋门诊
近年来,市北医院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始终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和创新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2018年,市北医院在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时上海有28万听障人士,静安区有持证听障人士5263人,人群结构偏老龄化。由于大部分听障人士耳不能听、口不能言,到医院就诊时,无法与医生进行正常的口语交流,特别是老年聋哑群体就医,更是出行不便、听说不便。如果这些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将会出现小病不治、大病无药可救的状况。
随后,市北医院仅用了一周时间,就于同年7月设立了助聋手语门诊,成为静安区首个开设聋人就医手语服务的医疗机构。
市北医院为听障患者提供了统一预约平台,患者可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就诊,省去排队拿号的过程;开设聋人病人等候专区、用规范汉字制作手语门诊的标识、易拉宝等,并根据患者预约时提供的就诊需求,专门对应聘请相关专业的主任医师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同时,每次门诊时间,还会配备两位专业手语翻译志愿者,从患者踏进医院大门起,就有接受过基础手语培训的助医志愿者全程陪同完成检查、交费及拿药等一系列流程,帮助患者准确表达病情,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和就诊效率。4年来,医院的助聋手语门诊从不间断,先后为近千名患者进行了妥善的诊治,解决了听障人士的“看病难、揪心事”,获得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医院还创建了云端医疗语言服务系统“健康大讲堂——让您的健康不停歇”在线直播,邀请手语翻译志愿者做同步翻译,为患者传授常见病家庭防治措施的有关科普知识。自开播以来,受益群体3.6万余人次,单场关注观看最高达1.2万人次。
开设助聋手语门诊体现了市北医院管理者的“人性化”医疗管理意识,医院用特殊“语言”——手语助聋,给予听障患者特殊的关爱,充分发挥了特殊群体语言服务建设的社会功能。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