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存款利率下不下调会考虑老百姓感受。央行副行长刘国强4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调整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当前CPI明显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增长内外平衡,以及利率太低是否加大货币贬值压力等,存款基准利率与老百姓关系更直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使用,但要充分评估,考虑老百姓的感受。
截至目前,欧洲和英国都已经经过多轮加息,但是CPI依然在10%附近,通胀的压力非常之巨大这意味着各国央行紧缩的态度和政策将不会改变,然后经过这一轮紧缩政策打压之后,如果经济还能够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二,单纯从加息来遏制通货膨胀,未必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2023年的美联储政策调控压力非常之大。所有的一切都将在2023年给出结论。究竟是CPI暴涨还是CPI回落?
也就是说,导致美国CPI的很多飙升因素并没有彻底消失,美联储虽然进行了六次加息但是并没有达到它的预期效果。但是在整个CPI运行曲线图上,人们还可以清晰的看到CPI突破了40年来的底部然后处于一个箱体上沿的这种状态,如果确认降不下来,它会出现进一步疯狂上涨。确实目前来讲CPI,经过六次加息之后,出现了一定的温和回落。也就是说市场可以根据美联储12月份的操作来分析和预判在整个2023年美联储的政策导向。
紧急对此重要情报进行战略分析如下——首先,现在这一轮CPI公布并没有引起美国股市出现大的反弹,美联储的政策也将会马上水落石出这两天美联储将会决定12月份到底是加多少息加不加息?不少美联储的专家都持这种观点。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美联储必须要把利率加到7%以上,这样才能够最终导致资金快速回笼,然后通货膨胀迅速下降。罗杰斯斯分析认为——美联储为了真正抑制没有快速回落迹象的通胀,实际利率需要高于通胀的水平。
他认为,目前的基准利率并未达到足以遏制通货膨胀的水平。罗杰斯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美国CPI指标11月份回落到7.1%,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可以放缓加息?他认为,虽然通货膨胀放缓,但是目前美联储加息力度仍然远远不够,比如在1970年代严重的通胀袭击美国之际,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曾经将基准利率提高到20%才成功遏制了通货膨胀,当时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