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在我国民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承载着开年的意义,在此期间流行着非常丰富的节日与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于新一年的诸多美好心愿。正月已逝,二月如期而至,作为开春中的重要月份,它与春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整个农历二月中,也流行着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二月二龙抬头了。其实除了龙抬头,作为二月的开端,二月初一也是个非常讲究的日子,在这一天所流行的传统内容也非常多。
在我国民间传统里,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在《礼记》中有着相关记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中和者,万物调和也,这一节日是源于唐德宗皇帝的提议,由李密设计而来的。仲春二月正值万物萌芽的季节,而中和节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植物生长,使自然万物达到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届时围绕着“中和节”,民间流行着丰富多样的习俗活动,下面就来跟大家详细分享二月初一的讲究:1不出,2要送,吃3样,忌1事,一起来看看具体是哪些内容吧,传统文化要了解。
1不出
在古代流行着“既望不出门,既朔不归家”的说法,意思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不能出门远行。人们认为在二月初一朔日这天,月亮和太阳同时处于地球的对立面,会对地球产生特殊的影响,容易出现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最好待在家里平安度过。
另外进入二月,紧张而又忙碌的春耕也要开始了,此时出远门难免会耽误了农时,影响了收成,所以在我国古代流行着二月初一不出远门的习俗。
2要送
在古书中有描述“二月朔日,民间以青囊盛五谷瓜果之种相赠,谓之献生子”,这便是中和节的另一习俗——献生子。届时人们会用青色的布袋装入各种作物以及瓜果蔬菜的种子,彼此之间互相赠送。仲春二月,天气变暖,雨水渐多,春耕正当时,所以互送种子的习俗意在提醒人们及时播种,这样才能保证收成,吃喝不愁。
吃3样
太阳糕
相传二月初一中和节这天,是太阳神的生辰,届时民间会举行祭拜太阳神的习俗,感恩其赐福孕育万物,同时祈祷太阳神保佑新的一年里风雨和顺,万物繁荣生长。各家各户都要制作一种圆形的小饼,称为“太阳糕”。人们希望每天太阳都能够高高升起,也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够像太阳那般火热。
太阳糕的做法也不复杂,一般是以糯米粉混合入黏米粉和成团。之后分成小份,并且尽量整理成圆形,放到蒸屉中蒸熟,最后以5个为一组摞到一起,其中添入黑芝麻馅或是糖馅等,然后在顶部用可食用的颜料印出太阳的形状就完成了。
五谷饭
二月初一是个与农耕紧密相关的节日,所以这一天也吃些与作物相关的食物。所以民间流行着吃五谷饭的习俗,以此来祈祷新的一年里作物能够平安生长,获得丰收。所谓的五谷饭也不难,人们会在谷物杂粮中选择米类,豆类总共5样或是更多,清洗干净以后,一起蒸熟之后来吃。当然这一食俗也符合这个季节的特点,吃些粗粮,不仅有利于营养均衡,也有助于消化,增强抵抗力。
中和酒
中和节是个古老的节日,在过去深受重视,在此期间民间会通过娱乐,宴饮等活动来庆祝,从早上一直到晚上,人们会频频举杯,开怀畅饮。
同时在《广记》有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神,以祈年谷。由此可以看出,中和节这天还流行着祭勾芒神的习俗,这是我国古代人民非常信奉的“春神”和“农神”。春耕之际以中和酒来祭拜,希望勾芒神能够保佑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忌1事
在中和节,民间还流行放生的习俗,人们会将自己平时圈养的小鸟,小动物等带到野外,让其回归自然。这一内容正是体现了中和节的内涵,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而与之相反的砍伐树木,捕杀鸟兽动物便是这一天所忌讳的。春天是动植物迸发活力,小动物们繁殖的季节,此时要善待它们,保护它们,帮助它们更好的生活。这样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