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希特勒明知自己还没做好战争准备就要陷入东线,还坚持进攻苏联?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章图片
文/贝勒说史 前言:
在希特勒管辖下的德国,经过短短几年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强国之一。正是因为工业根基雄厚,希特勒才敢发动二战。当然,二战之初,德国人示意要创造无数经典战争,他们的战术、指挥官的卓越指挥能力、战术合资能力都值得后人学习。
希特勒
但希特勒和所谓的“第三帝国”这个集体组织,在二战中对人类犯下了战争罪行。当然,自古以来,恶不能战胜权,最终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在反法西斯国家各国人民的合作下,终于走向灭亡。
但二战初期,德军一度战无不胜,横扫西欧。希特勒为什么敢在东线发动苏德战争而不彻底解决西线战场?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高级将领们自然知道,发动东线战争将面临或将要面临双线作战的局面。希特勒为什么还坚持苏联打击?
希特勒
事实上,希特勒坚持苏联的打击,这是由他的巨大身份合成的。
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需要资源。
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志是综合国力的考量。衡量一场战争的胜负,首要问题在于后勤保障和资源。
二战前夕,德容准备了这一大批装甲部队,跟随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跟随二战全面爆发,德军战线扩大。之后德军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一个接一个,席卷西欧各国。
二战前的欧洲地图
德军胜利的背后,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后勤保障的能力。德国人以霹雳战著称,他们的坦克、装甲部队和无数战斗机永远是战争开始时的领导者。战线的扩大自然考验了德国的后勤保障能力。二战初期,德国的后勤保障能力还不错,但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石油,被称为当今工业的血液,一旦一个国家没有石油资源,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瘫痪。更何况一向以霹雳战著称的德国装甲兵。偏偏德国是一个石油贫乏的国家,德国本土生产的石油有限,基本供应跟不上前线的扩张。
德国统一军队
相反,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是德国各种战略资源的供应者。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在苏联境内,乌克兰南部有广阔的石油、煤炭、矿产和广阔的粮食产区。如: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等。
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德国迫切需要的战略资源。随着德国在西方战争中的胜利,苏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变得更加敏感,并随时切断德国的资源供应。这是对德国战线的巨大打击。一旦苏联切断对德国的各种资源供应,特别是石油资源,德国的装甲部队、坦克、各种战斗机和汽车都会变成一堆废铁。德国工业必将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