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袁州解印》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刘克庄 。平时有读词习惯的朋友 , 应该对刘克庄不会太陌生 。该词所讲述的内容看似轻松 , 其实刘克庄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他在官场经历了挫折 , 自己一生清白 , 却遭遇革职 , 感到十分不公 。所以刘克庄也是借助这首词 , 来发泄一番 , 这在当时的豪放词中算比较特殊的存在 。
【刘克庄|一剪梅·袁州解印原文及赏析】
文章图片
1、《一剪梅·袁州解印》原文陌上行人怪府公 , 还是诗穷 , 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 , 来是春风 , 去是秋风 。
阶衔免得带兵农 , 嬉到昏钟 , 睡到斋钟 。不消提岳与知宫 , 唤作山翁 , 唤作溪翁 。
文章图片
2、作品赏析刘克庄为人正直 , 爱国爱民 , 心怀天下 , 但他的仕途颇为不顺 , 多次被贬 。
公元1237年春季 , 刘克庄开始担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 , 他礼贤下士 , 宽以待民 , 颇有政声 , 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 , 到了当年的秋季 , 因为临安城(今杭州)发生了一次严重火灾 , 他受到牵连而被免职 。
刘克庄心中愤愤不平 , 大为不服 , 以自嘲的口气写下一首词《一剪梅·袁州解印》 , 抒发自己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公 。
这首词的词意很好理解 。词的上片是说:城中的父老乡亲对作者被革职感到不理解和不公平 , 春天才刚刚上任 , 秋天就被免职了 , 这也太快了吧!难道是诗使人穷还是文使人穷的缘故?
作者巧妙地借百姓之口 , 为自己的被贬做了申诉 , 并不是作者为官施政出了问题 , 而是受到排挤和打压 。
文章图片
词的下片 , 作者用反语发泄牢骚 。既然不让他当知州了 , 他就没有训练兵马和督促农耕的职责了 , 可以成天游山玩水 , 饮酒作乐 , 睡到自然醒 , 做一个名副其实、隐居山水的“山翁”或者“溪翁”了 。
其实刘克庄也知道自己被贬的原因 , 他支持给济王的冤案平反 。当时的皇帝宋理宗 , 他的皇位是从济王手里抢来的 , 所以济王是宋理宗皇帝最忌讳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