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我爱家乡的臊子面三年级作文三百字?
优质回答:
家乡的龙眼树
广东梅县是我的家乡 , 它素有“龙眼树王国”的美称 。
今年暑假 , 爷爷带我千里迢迢地回到这里 。放眼望去 , 山冈上、平川里、庭院内 , 满目都是苍翠的龙眼树 。白云在天上飘荡 , 鸟儿在树上高歌 , 好一派南国秀丽景象 。
龙眼树是岭南的常绿果树 , 树皮暗灰色 , 粗糙 , 枝条灰褐色 , 树龄大的龙眼树冠半径可达一、二十米 , 树干高达十多米 , 粗须两个大人手拉手方可合抱 。我家老屋旁就有一片龙眼树林 , 它们像一把把撑开的大绿伞 , 好看极了 。
龙眼树的树干大多都是弯弯的 , 很象我们中国传说中的龙一样在空中腾云驾雾 。听爷爷说 , 最大的那棵树已有七、八十年的树龄了 。
春天来了 , 大地复苏 , 龙眼树上长满的绿叶翠绿欲滴;龙眼树的花是淡黄色的 , 闻起来特别香 , 吸引一群群蜜蜂前来采蜜 。
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 , 令人看后无限兴奋 。
夏天到了 , 一串串圆溜溜像佛珠一般的龙眼成熟了 , 它的外皮是黄褐色的 , 果脯晶莹剔透 , 轻轻一咬 , 汁水从果肉里拥出来 , 甜津津的 , 特别好吃 。傍晚一到 , 大人坐在龙眼树下的藤椅上喝茶、聊天、乘凉 , 小孩在树下嬉戏玩耍 。
龙眼的用途很多 , 可以生吃 , 可以制成罐头 , 可以晒成龙眼干 。它是保健珍品 , 富含丰富的蛋白质 , 维生素及可溶性糖份 , 听说还有抗衰老、抗癌、增强免疫和养颜抗衰老作用呢 。
我爱我那如诗如画的家乡 , 更爱家乡的龙眼树 。
其他网友观点
我的家乡宝鸡位于陕西关中平原 , 这里盛产小麦 , 最出名的自然是面食:擀面皮、皮带面、大锅盔、肉加馍、羊肉泡……我最喜欢的是臊子面 。传说臊子面有三千多年历史呢 , 它是文王时期的“国宴” , 在今天更是驰名中外 , 它的特点可浓缩为九个字:“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 。”“薄、筋、光”指面条 , 薄――指面条用手擀的很薄; 筋――面条薄而不烂; 光――面条光如游鱼;“煎、稀、汪”指配汤 , 煎――汤料温度很高;稀――每碗面汤多面少 , 面条只够吃一口 , 一般人要吃十多碗 , 小伙可以吃到三、四十碗; 汪――汤料的油很多 , 封住了汤的热气 , 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 。同时底菜和漂菜也很讲究 , 在菜色上分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片)、黑(木耳)、青(韭菜);“酸、辣、香”指调味之美 。酸――用老陈醋使汤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泼辣子面 , 使其汤料辣里透鲜; 香――臊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做臊子面烹调臊子最为考究 。关于臊子还有个传说故事 , 在西周时期 , 有一条恶龙兴风作孽 , 伤害百姓 。一天 , 周武王正带兵巡查 , 碰巧遇见了这条恶龙大肆伤害百姓 , 武王命令士兵列队 , 举箭齐发 , 击毙恶龙 。为了庆贺胜利 , 令军中伙夫抬来一口大锅 , 将切成小块的龙肉炒做 , 由于肉少兵多 , 只能给每人在碗里放少许臊子 , 结果使面条倍增美味 。下面我们来做臊子 。猪肉切丁 , 锅中倒少许菜籽油 , 姜末炝锅 , 有香味了 , 开始炒肉 , 一定要用中小火炒到锅中的油变清时 , 加入五香粉、干辣椒段、盐 。再炒一会 , 肉吸收了五香粉后 , 加入岐山香醋 , 醋要多!经过均匀的翻炒后 , 肉熟了 , 这时加入干辣椒面(要多) , 臊子就做好了 。再做好热汤 , 下好面 , 热汤浇面 , 再舀两勺美味的臊子 , 就做成了!
其他网友观点
要是您到过陕西 , 一定听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 , 没有看过兵马俑 , 您是没有真正去过陕西;没有吃过臊子面 , 您没有真正了解陕西 。在陕西农家招待客人 , 最盛情的表达方式就是做一顿臊子面 。臊子面是陇东、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 , 有其悠久的历史 , 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 。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 , 厚薄均匀 , 臊子鲜香 , 红油浮面 , 汤味酸辣 , 筋韧爽口 , 老幼皆宜 。首先把肥肉切成小方丁放在油锅里炒 。等肥肉炒出油来 , 再把切好得瘦肉丁放进油锅炒 。接着放酱油烧 。必须是不兑水得纯酱油 。接着放醋 。醋得数量占主要味 。一般1斤肉放半斤―1斤醋 。再放盐、五香花椒粉 。一般咸一点好 , 可以放时间长 。当然还要适当放些葱姜之类得达到去腻得效果 。肉烧到八成熟再放辣子面 。辣味要突出才算 。再稍微烧一会让味充分发挥 。做歧山臊子不能放糖和酒 , 不然会减味的 。做好的歧山臊子酸辣可口 , 夹馍、浇面都可以 。冬天可以放时间长一点也不会坏的 。如果不嫌麻烦可以摊些鸡蛋饼切成方片 , 或者切些白菜丁、葱花、豆腐丁、红、白萝卜丁、芹菜丁做陪菜 。有浆水芹菜更好 。给歧山面锦上添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