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等书读后感——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我们不知道是先有美的标准,还是先有美,讨论这个“鸡生蛋”或“蛋生鸡”的问题有多大意义;然而,我们仍然确信,宇宙万物有一个叫“规律”的制约完善于宇宙本身的结构和我们的心灵。艺术与科学,就其两者之间的关联与交织的像DNA双螺旋一样盘绕上升的错综而或整齐的关系,让人类对其神秘性与美感,有延绵不断的富于新奇和挑战的执著地探究。或许,当我们偶得艺术灵感或是发现自然界现象与规律的瞬间,回头再思索这一过程,悉心品味之时,我们才惊奇地发现,艺术与科学,全然像一个整体,我们就拿它比喻成一个“娃娃”吧,我们得到的就是这种令人愉悦的感叹与自足。
早在人类进化初始之时,从考古学现存的古迹与文献中我们就得到许多启示:古埃及金字塔的四棱锥形结构与尺寸比例的诸多与天象﹑自然地理﹑数学﹑物理定律……机缘巧合与美的构架,让我们猜测古埃及人对艺术与科学的深邃了解与对完美的谜一样的追求。玛雅文明﹑古印度﹑古巴比伦……历数世界奇迹,从建筑到壁画,从雕塑到绢绣,一件件艺术品,一种种现代人对其从科学上的探究与揭示,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艺术与科学从美学角度分析惊人的一致。
抛去神秘文明不提,只谈现有较清晰记载的人类文明,从数学着手,回顾一下文明长河中艺术与科学的和谐之美。举一个小例子,著名的求新月形面积,几何作图的直尺与圆规的巧妙配合,我们理解成简单的物理工具,能做出极其精彩的图像,而图像本身所蕴含的艺术气质与几何的简谐之美令我们为之折服。这又令我想到,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分形”,数学公式与艺术品,这也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然而这也决定于我们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对数学的深层次探究。
事实上,物理学中的艺术本质或说艺术品中蕴含着的物理,在现今科学人文景象中已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就像杨振宁与吴冠中在各自的雕塑品中的不谋而合,就能说明人的探索之路,走到一定时候的巧遇的必然性。
物理学,始终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往往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发展了物理,像三角形重心问题,和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增进数学工具,像牛顿的微积分理论。物理学与数学,在美的形式中,我们又何尝不相信他们有着艺术般的结构?杠杆原理与体操中的平衡木,角动量守恒与花样滑冰中的旋转,单摆与简谐振动的三角函数曲线之美……从简单的物理定律看艺术之美,我们得到特别的愉悦。就像彭加勒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家之所以研究自然,不是因为这样做很有用。读后感[www.kuaidu.com.cn]他们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乐趣,而他们得到乐趣是因为它美。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去探究,生命也不值得存在……。我指的是本质上的美,他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的秩序,并且纯理智能够领悟它。
诚然,对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创作模式是不同的,然而彼此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更加深入地探究物理﹑数学﹑化学或是生物,我们得到的美的享受,全然是一致的。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宇宙膨胀,黑洞与白洞,宇宙大爆炸起源于一个奇点,n维空间,到超弦理论……数学中的算术,几何,代数,解析几何,数学分析,函数,拓扑……化学中的反应,材料到药理……生物中的种群进化,生物循环,生命起源,到破解基因奥秘……这让我们想到,整个自然界,就像是一卷美的画布,就像是音乐,就像是赞美诗;拓眼望去,整个宇宙,就像是造物主按照艺术之美造就的,没有一条物理定律违背了这种美,没有一个数学方程不是美的源泉,没有一个化学定律推翻了物质的美;再回到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个蓝色的美丽星球,为什么如此的存在呢?想象力让我们相信,人类的存在,探索未知,其行为是随着美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完善的,而那个探索未知之美,又何尝不是艺术式的呢?
人类存在了几个千年,到了今年,这个跨千年的新世纪,我们迎来的是什么样的新问题要我们的追求,人类进程的步伐,到这个危机时刻,又能有什么样的办法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像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电磁辐射,核泄漏……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能用到对艺术与科学的美的统一,我们就深感欣慰了。
艺术与科学,或许原本就没有被分开,就是一个“娃娃”,就在我们的从黑暗中摸索,看到光明的刹那,终于找到的,悟出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