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中国说了几千年,从最早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始,它一直顺着时光的脚步,按部就班的前行着,没有遇到过传说中的穿梭“虫洞”。我们渴望、接近、激昂、平淡、离去、失望、颓废乃至绝望,这么的跌宕起伏,源于我们最初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我们等的不是什么人、不是什么事,我们等的是时间,等着时间,让自己改变。鄙人认为“爱情”分三种。
“一见钟情,明明是见色起意。”一见钟情,就是彼此第一次接触便许下了情怀。可以是高大威猛英俊或是白面书生的秀气;可以是外美如花的容颜或是秀内修竹的淡雅;或者仅仅只是一句话、一封信、一首歌、一个石沉大海的眼神。佛语讲“色”即“物”,我认为一切形态都可以归于“色”。如此说来,所谓的一见钟情,不正是见色起意吗?好吧!于是有人开始在色上面做文章,朱颜淡抹、品牌时尚,过多的外在包装成为了这段生活的主流。为的是吸引别人的眼光,最好是这种眼光中能增添一点情愫,烈酒般浓烈最好。但是,世界上又这样一种人,我自我色,你自留情,情投于色,乃姜公钓鱼,愿者上钩耳。上钩了就在一起了?我倾之全部情感留白,你是不是一定会用真情实意来辉映呢?答案自在每个人心中,或得果,或滚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以说“色即是空”也是一种至高的哲学。
“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有个段子如是说,谈对象如买衣服,试来试去终没能完全合身,可是穿久了,便合身了。现实生活中日久生情的例子不胜枚举。快餐文化引领的快餐生活把爱情打入了相亲式的冷宫。人们起初不太接受,一惊一咋。然而,时间走的太快,年龄成为硬伤,相亲顺应了这个潮流,因为相亲是能在最短时间内阅尽天下好对象的最佳方式。你寒酸没潜质、不温柔没气质,所以对方说“我想我们性格不太合适吧!”才认识多久?你了解我的性格呢?你不够帅气、不够漂亮,所以对方说“做朋友可以呀!”留下了余地,谁知道你寒碜的外表下是不是藏有金窝呢?。最后挑来挑去,没得挑的了,便顺理成章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心想“人不怎么个样,过日子还可以吧!”相处的时间越久,相互之间的了解越多,抱着对自己未来的负责感对对方一番辗转反侧的权衡后,或是走向白头,或是各自安好。有为了家人“忍辱负重”的;有为了自由“抛妻弃子”的。本来就是情,何必再生情?男的说“老婆没必要太漂亮,能拉出来见人就行”。女的说“老公没必要太有钱,钱多了会变坏,只要爱家就行”。躲开了年少时的视线,只因为权衡来权衡去,最终都成了生活的傀儡。
“白头到老,只是习惯使然。”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会使两个人的肠道菌群逐渐变得相似,这会对双方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另类的“同化”过程。你的习惯成了我的习惯,我的习惯你心知肚明,这便是黯然销魂的时间长歌。
80后在回忆那个纯真年代,然后不再相信了一见钟情。
90后忙于相亲,正在权衡他人,也正在被生活权衡着。
00后虽然怀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但嘴上却说着累觉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