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2000字
看完了由美国著名作家约翰·米勒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著作,读完后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茅塞顿开。我觉得,无论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个团队里有远大抱负的执行者,都有读一读的必要,它轻薄短小、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在这里,浅谈一下个人心得。
实践个人责任
翻开书本的第一页,便是方正集团的魏新董事长的代序,他提到了“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竞争。”看到了这句话吸引了我的眼球,当今这个竞争力强的工商业社会里,想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基石就应该是与竞争对手的不一样,难道是产品吗?不,你有人家也有;你好,人家也会好;你强,人家照样会强;你专业,经过一段时间人家也会变得专业……那究竟是什么才是我们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独特卖点呢?正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采取许多改进措施,都以此来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令人遗憾的是,经过许多努力,大多时候效率并未提高。而本书重点提出了诸多企业所忽视的一个核心问题:提高成员的责任意识。确实也是,如果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养成了这样一个责任意识和思维习惯,那么这些将对团队组织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执行力的提升带来巨大的正向作用。
像一些团队内部,不少人在工作中遇事推诿,躲避责任,事不关己……与一些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因此,我个人觉得加强团队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的养成是任何一个团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必要的而且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书中提到:QBQ最终目标就是“行动”,实践的方法就是:先修炼个人的想法,接着就是能问较好的问题,在好的问题中寻求好的答案,最后付诸行动,带来一个好的结果。整个过程的重点不是改变他人,而是先改变自己,个人的责任就是个人力量的实践。
书中有一句话我较喜欢:有责任的人责怪谁?谁都不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内。
这些说明,征服自己比征服世界上的一切都要难。
责任是成熟的标志
读了《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而是责任!── 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责任是成熟的标志;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还具有创意,并凡事以服务为中心的人却少之又少!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我个人认为凡事在于“态度”。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为人认可的部分。虽然说QBQ是一套关于处世的工具法则,但是书中更强调QBQ的优势实践原则就是态度。态度摆正了,可说是成功者为成功找方法,而态度不正确,就叫做失败者为失败找理由。
这本书的开头,有句话是我十分喜欢的,“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都要抱以平静的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在勇气的基石上,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把自己看清楚看透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扩张到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个人责任感的人生中。
态度决定一切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了“提高个人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观能动性,那集体力量的叠加效果又怎么能体现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还有句话给我启发最大,“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想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在仔细的看完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教练老米的那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本身就不是一本纯粹探讨管理的书籍,全书自始至终找不到引经据典的痕迹。如同《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写作风格,作者约翰·米勒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的组织理论问题。重点突出了一个核心: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
我想只要我们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去,就会感觉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