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本来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皇家园林,却在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150年来,这事没法烟消云散,反而一天天清晰起来,中国人以一种复杂的心态天天祭奠着圆明园。
“圆明”两字本出自佛家语言,博学多智的康熙皇帝用其为自家园林命名,期望佛光永远普照。从康熙中期国家安定开始,150年历五帝从未停止过对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营造,最后总占地面积达5200亩(近350万平方米),这等规模及气魄随着那把大火成为绝响。
中国人恨哪,我们泱泱大国,竟让那些红毛番鬼欺凌污辱,抢完还烧,没一点儿江湖规矩,难怪他们自己人都说这是一伙强盗,名符其实的江洋大盗。英军司令格兰特,法军司令孟托邦,都留有了形象,以面相而论,前者阴险残酷,后者狡猾狠毒,我们无法想象150年前的今天,狼烟四起圆明园,狼奔豕突的局面。
圆明园是由两个150年建立起来的形象。第一个150年,它尽享风光,侍候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还有那个倒霉的咸丰,所有见过圆明园的东西方任何人无不为它惊讶而兴奋,用世界上任何语言赞美它也不过誉;而第二个150年,与之彻底反向,把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耻辱写得清清楚楚,读之五味杂陈。甚至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都不再提及它,回避它,希望从记忆中将它抹去。
学者们说,圆明园与大清国兴衰并行,命运等同;三百年以来,它们同享兴盛时的光荣与衰败时的耻辱,而后者让中国人心如刀绞并不能释怀。
圆明园的废墟今天只能算是个历史痕迹,偌大个圆明园失去150年就剩下这点儿可见的遗址怎么说都是遗憾。我去过土耳其的古城埃菲斯遗址,古罗马时期的奢华随处可见,两千多年了,仍能窥见当时的规模。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完好的还不注重保护呢(比如北京城墙),更何况已经被毁的残墙断壁。自圆明园被焚之后,官方从主观上就放弃了圆明园,只是近些年才开始在舆论关注下重视起来。
当圆明园不再单单是教科书上的耻辱时,是否重建就形成了针锋对立的两派。“废墟派”认为,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的罪证,要保留要教育;“重建派”认为,不重建不足以展现先人的聪明才智及古典园林文化;两派各有各的道理,莫衷一是。
我们先假设:今天倾国家之力重建圆明园。从经济实力上讲,资金应该不是问题;从技术角度讲,古法建筑队今天各地依然有传人,也没有问题;从愿望上讲,也会有相当百姓愿意亲眼目睹二百年前的盛况;但从真实角度上讲,可能会出问题。
历史是过去时,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即便是物化的历史,其精神内核也不可能在后代人身上重现。我们想归想,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严酷性,一去不复返,所以古人才谆谆教诲要珍惜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者,明亮。我们辉煌的历史中可以看见的想见的明亮俯拾皆是,圆明园的前150年即是;阴者,黯淡。人类的文明史中不文明反文明的黯淡亦俯拾皆是,圆明园的被焚烧让我们陷入了150年的黯淡。对于我们,记住历史比重现历史要重要得多,要实际得多,要有用得多,不知各位看官想过没有。
上一篇:体育吧 体育吧宣传